融资担保
互联网金融鲶鱼“闹新” 银行觉醒“财”开始
发布时间:2014-12-26阅读量:1900[打印]
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(叶苏浔)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,那么2014无疑是其全面渗透金融业的一年。
从起初“搅局”给传统金融业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,到后者触网后的觉醒和革新,中国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传统与互联网并轨的“新纪元”。当然,这一切仅仅是开始……
搅局者:互联网金融
2014年3月5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,“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,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。”这是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也成为自诞生以来最快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经济新词汇之一。
的确,互联网金融能够这么快受到重视,与其渗透性以及野蛮“生长”密切相关:移动支付市场的崛起、P2P网贷平台急剧增长、股权众筹新规落地……互联网金融在各个领域掀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。
对于普通民众来说,他们最熟悉的就是想余额宝、理财通、百发等这类的理财产品。2014年,BAT三巨头在“打劫银行”的路上并肩同行,“宝宝们”也让银行存款及用户都开始了大搬家。
在经历了最初凶猛发展后,如今“宝宝们”的关注度逐渐降温,走上了理性发展的道路。然而,并非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在健康生长。
临近年底,P2P倒闭潮话题再度被推到舆论风口。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11月,全国出现跑路、提现困难、诈骗、失联等问题P2P平台超过200家,其中九成以上是开业运营时间不足一年的伪P2P平台。
乱象之下,P2P行业在面临今年以来的最大考验。内人士普遍认为,监管细则将会出台,届时P2P市场将迎来大规模的一轮洗牌。
觉醒者:传统大银行
马云曾说过,如果银行不改变,我们就改变银行。去年兴起的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在今年依然蓬勃发,吸引上千亿资金涌入,让传统银行遭遇了存款搬家之危。
在被宝宝们席卷一通后之后,传统银行2014年开始“觉醒”。从年初开始,一些银行就开始自我革新,扩容银行系宝宝类产品和各类移动金融的应用。目前银行系“宝宝”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互联网系“宝宝”,其整体收益水平也略胜一筹。
银行在P2P领域的步伐也明显加快。虽然其普遍收益率约在6%到8%,低于普通P2P平台10%至15%的收益,但有银行信用背书,足以让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倾心。目前,银行系P2P平台已有10个左右。
如今,银行的反击战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,不仅在P2P、众筹方面布下重兵,还着力于银行自身优势推出直销银行。粗略统计,目前已有20家银行涉足此项业务。
不过,在激烈的竞争之余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未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非两个队的阵营。在同一制度环境下,两者应当以优势互补为抓手,从而实现共同发展。
崛起者:民营银行
2014年可谓民营银行的破冰之年。这一年,5家民营银行陆续获准筹建。近日银监会召开的2015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,2015年将继续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范围,加快出台民营银行发展指导意见,完善民营银行持续监管框架。
民营银行的设立,不但让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了生力军,也让民间资本终于获得了叩开银行闸门的钥匙。
欢呼之后,未来民营银行如何运营、能否产生“鲶鱼效应”成为关注的焦点。市场普遍认为,差异化经营,与大银行错位竞争,专注服务小微企业是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。就目前来看,仅有的几家还无法对现有银行体系产生冲击,但是未来的发展却值得拭目以待。
11月28日,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《存款保险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,明确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,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。被市场解读为将对民营银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,所谓的风险差异是不存在的,大银行是在拿政府信用背书。如果明年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陆续推进,政府信用对银行背书实际上就会被减弱,各家银行将在同一个市场中各自发挥所长去抢市场,民营银行的优势可以发挥的更加明显。